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24章 高太后政事堂的结局

大宋廷试。

李清臣的题目最终就是大宋试进士的最后题目,这场考试将大宋士子集团的分裂明明白白的撕开。大家听到都是官员之间的互相攻讦倾轧,往往忽视了最大的那个士子底层群体,青衣学子。他们中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中不了进士,也许很快就会步入官场,他们事实上是大多数。

面对这样的考题,所有的考生事实都面临一个选择,你的治政理念。持新党理念的显然欢欣鼓舞,侃侃而谈,持旧党理念则精心构思批判,反驳考题中对元佑政绩的指责。当然,也有交白卷表明立场的人。

大宋朝走到今天这一步,两党已经没多少回旋余地。这可以称得上从头到脚士子的一次分裂。要知道,在试进士的考试,大宋是不废黜人的,不论名次,你最差都是同进士出身。这些人过了今天就都是切切实实大宋朝的官!

政事堂,关于名次的论定又陷入僵局。

不论文章本身优劣,是把倾向新法的往上放还是旧制的往上呢?当科举取士以政治倾向来论定,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误区。

范纯仁这次异常后悔,当倾向决定一个刚入官场的进士的起点,这等于把治政的理念之争又往下延伸。他很想和稀泥,把新旧两种理念的掺和着放,这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,也是个昏招,这没解决问题,不过是把问题拼命掩盖一下而已。

范纯仁为了这事和李清臣在赵煦面前当面争执,他的话这两个人还是听进去,不管如何,把这事扯到整个士子中去,对事情百害而无一利,应该让大家都有机会自己慢慢去分辨。更为重要的是,新法旧制从来就包含了好和不足。

事情的发展是一个忠恕的范纯仁无法左右的。

翰林学士范祖禹为主的考官一系,直接把赞成元佑的文章名字前提,这本来就是他的理念,题目按李清臣的定了,李清臣文名太盛,苏辙也没拦住。那文章好坏我这个翰林学士现在管这个事,总能定。

廷议不再过多赘述,这基本演变成了新旧两党的大对决,双方扯破脸的争论。

赵煦明白他还是捅了个窟窿出来,在整个过程中,赵煦心向新法,但官员都是他的,政事堂的高官要换,中下层官员要调整,却不用大动干戈。赵煦的理想状态是新党官员为主,以新法主政,旧党官员也有一定的势力,形成牵制,也能查漏补缺。但事情一旦起头,都不是他这个官家就能控住。

朝廷这场争论,赵煦必须表面态度,把风向定下来。要不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