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6章 抄词1章

船过洞庭湖。

苏轼和杨元奇不约而同要船靠岸,这里有岳阳楼,有范仲淹范公留下的千古名篇。

自宋代起,文人对死后谥号追求无过于“文正”,很多人喜欢分析来分析去,文正这个谥号为什么尊崇,“正”字涵盖什么含义!这个风气到明清两代达到顶峰。其实不用那么复杂,只因为一个人,范仲淹!只说文正公你想到的一定是“范文正公”,不会有其他人!司马光是文正,曾国藩也是谥号文正,说文正公会想到他们么?!倒是曾国藩一生把范仲淹当偶像!这还算有名的,其他人还有不少。不是“文正”抬高范仲淹什么,而是范仲淹让“文正”二字成为读书人永恒的丰碑,一生至高的评价。是他让“文正”二字在历史上熠熠生辉。

(省略前面一段,本来想通篇摘过来,想想字数太多,算了!)

“……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乎。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”

苏轼一字一句的念着,这是他能倒背如流的一篇文章,只是此时此景,范公的名篇就挂在墙上,苏轼又如何不触景伤怀。

杨元奇和李清照静静地站在后面,李清照一个小女子见着这场景眼中盈盈已有泪光。杨元奇脑袋瓜子转的却是怎么把这真迹弄走,给后人留点钱财,后悔没想办法把时迁弄到手。

杨元奇把远处的朱武喊过来,这会子朱武也在念着《岳阳楼记》,杨元奇小声说:“这个笔迹你能不能模仿出来?”

朱武回:“我不行!箫让萧大人或许可以。”

箫让也还再发愣。(水浒传中他不就会模仿笔迹么?!)

杨元奇拍了拍朱武,又一起走到后面:“萧叔,要不,你模仿这个笔迹写一篇?”

箫让:“回头好好写写。”

杨元奇解释道:“我是说按着这个大小写一篇。”

箫让和朱武这才懂了这货要干嘛。

箫让和朱武赶紧劝道:“少爷,这不行,此篇不容亵渎。”

杨元奇怒了,两个武职装什么文人?!要不是自己写不出来,这事自己就干了。就是他怎么说,箫让都是摇头。

李清照过来,朱武赶紧喊这个小娘子劝下杨元奇。

李清照笑了:“这也是别人一笔一笔模仿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